藻類植物是一樣比較原始、古老的低等植物。藻類植物體的構造簡單,沒有根、莖、葉的分化,多為單細胞、群體或多細胞的葉狀體。如小球藻是單細胞,團藻屬于群體,海帶呈葉狀體。藻類含葉綠素等光合色素,能進行光合作用,屬自養植物。藻類的種類非常多,不過卻具有若干共同的特性,例如藉著光合作用利二氧化碳來生產有機物,故屬於自養性 ( Autotrophic ) 生物;生長密度自水面向下遞減,主要光線越來越弱之故;大量繁殖會耗掉水中二氧化碳,使 pH 值上升,但在黑暗中會耗掉水中溶氧,放出二氧化碳使 pH 值下降;以及會吸收水中的營養元素,如氮 ( 常以 NO3-形式吸收 )、磷 ( 常以磷酸鹽形式吸收 )、硫 ( 常以 SO42- 之形式吸收 ),和一些微量元素如鈉、鉀、鈣、鎂、鐵、銅、鉬等。藻類的組織分化甚少,不具真正的根、莖、葉。因種類的不同,藻類的色澤及形體差異很大,不過在一般養殖池中主要以呈綠色的藻類居多。又依藻類的生長方式不一,有些微小的藻類漂浮在水中稱浮游藻,有些附著在其他生物或無生物體上生活稱固著藻。浮游藻通常多屬於單細胞,而肉眼無法明視;固著藻雖有不同生長形態,但以絲狀藻占絕大部份,且多為多細胞藻類。浮游性單細胞藻類具有利用太陽能效率高、生長繁殖迅速、對環境的適應性強和容易在一般養殖池中大量滋生等重要特性,因而較受到重視。相較之下,固著性多細胞絲狀藻類因繁殖較慢,通常僅著生於池岸或淺水域之底床,對水質之影響較小。
近年來國內養殖事業為了提高單位面積產量,以期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往往采用高密度集約飼養,并大量使用人工餌料,結果養殖環境容易受到破壞。其中最為人詬病的是池水中藻類過度生長所衍生的水質惡化問題,若不加以控制及改善,一旦發生這個問題,將對養殖生物造成危害。
事實上,在魚類養殖方面,養殖池中有適當而足夠的藻類是必須的,理由是藻類不僅能吸收水中的無機鹽類,提供良好的水質環境,亦可做為天然餌食給魚類食用。故在水產養殖中,藻類既參與了對水質的凈化,藻體本身又可為魚蝦的餌料,從而構成了水環境中物質循環和食物鏈的重要環節,其重要性不容視。但是,極可能因投入過多飼料等人為污染或其他原因,使得藻類繁生過多,嚴重時甚至產生藻華( Algae bloom ) 的現象。所謂藻華是指池水因藻類過度繁殖而呈現藻色的景觀,它主要是由一些單細胞藻類大量增殖所引起的。例如,一些單細胞綠藻一旦形成藻華,則水色將明顯轉變為綠色,這種現象也稱「水綠」。藻華對養殖環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主要有二:(1)由于藻類增殖量太多,在夜間會消耗大量的氧氣,造成池水溶氧不足,導致養殖生物缺氧甚至死亡。(2)藻體死亡被微生物分解,造成水質惡化直接對養殖生物的生存構成嚴重的威脅。這些不良的影響,一般稱為「藻害」。 藻華的形成與水中累積太多的硝酸鹽及磷酸鹽有密切的關系,這些營養鹽主要來自於食物的殘餌及魚蝦排池物受水中微生物分解而產生。但如何防止藻害的形成,將是一個十分具挑戰性的技術性問題。藻害一旦形成,不僅是新手當會感到束手無策,就是老手也會大傷腦筋。因此在兼顧其他水中生物的安全考量之下,衍生了許多除藻的方法,一般可將它們歸類為:(1)機械控制法
機械控制法又稱物理控制法,它是一種最安全的方法。這個方法基本是徒手或使用工具、設備等將水中的藻類除掉。對絲狀藻而言,使用本法具有某種程度的時效,可以將大部份的絲狀藻從水中移走。但對單細胞藻類則效果極為有限,即使運用機械過濾方式來處理,不僅既費電力,且過濾微細藻類的效率也不佳。機械控制法特別有利於著生在岸邊的絲狀藻之移除,但對於水底絲狀藻的移除,則較為困難,因為它們不容易被發現。使用過濾設備要濾除微細藻類時,因受到處理效率的限制,也只能應用於小池子,故本法并不能真正解決藻害問題。此外,在水產養殖之經營上,本法與另外兩法相較,甚費勞力或電力。因此為減低養殖的費用,利用化學控制法乃成為最經濟且方便的方法。
(2)化學控制法
化學控制法是一種最有效但卻是最不安全的方法。這個方法基本上是使用化學藥品或稱為除藻劑將水中藻類除掉的方法。絕大部分的水體除藻均用此法來控制過度生長的藻類,雖然它的安全性堪慮,但因比機械控制法較為經濟得多,故仍然受到業者歡迎。本法之使用,應由有能力與有技術的人員來擔任比較安全,因為化學藻藥品處理的成敗,要看除藻劑的品質與種類、所要控制藻類的種類、魚的安全性、施用的時間與技術,以及使用時的專業程度而定。除藻劑的種類不少,最好選擇一些已經被證明可用於控制藻害,以及正確使用對魚蝦也很安全的產品使用,不宜任意使用及濫用。如果自己不了解這方面的問題,最好先請教有經驗的公司或專家。除藻劑使用劑量也會直接影響其成效。劑量使用不足,除藻的效果不理想,使用過量也可能對魚蝦造成傷害。因此,在使用除藻劑時,必須控制其濃度正好能達到滅藻又不傷害魚類的最佳范圍內。從毒物生物累積層面的考量,除藻劑使用頻率要越少越好,因為一般除藻劑對魚或多或少有直接的毒害,長期使用除藻劑對魚蝦的健康仍有不良影響,同時更有一些除藻劑是否會累積於魚體中還不太清楚,如果過度濫用,亦可能間接對人體造成傷害。在藥物的施用上必須小心謹慎,不僅要考慮其藻效,同時要兼顧其安全性。
?(3)生物控制法
生物控制法是一種最自然但也最不容易采用的方法。這個方法基本上是利用生物競爭生存資源的原理來間接抑制藻類過度生長,或利用食物鏈的原理來直接消耗藻類的方法。在國內使用這個方法來控制藻害的案例并不多見。藻害的形成通常與水質惡化有密切關系,其中又以硝酸鹽及磷酸鹽的含量太多為最常見。通過引入或繁殖其他傷害性較少或較有用的水生植物於池中,藉以藻類競爭硝酸鹽及磷酸鹽,應該可以有效降低兩營養鹽的濃度,使藻類繁衍速度受到適當的控制。另外,若能混養一些藻食性的魚貝類,直接以藻類為食,以控制藻類濃度而達到改善養殖環境的目的,也是另一種可選擇的方法。例如,有一些濾食性的貝類可以直接攝取單細胞藻類,又如也有一些藻食性魚類對絲狀藻特別偏食。如果能在池中放養一些藻食性生物,應有助於藻類之控制。